(呼伦贝尔机场。摄影/张林东)
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以下简称呼伦贝尔机场),始建于1932年。1950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立,飞起了建国后内蒙古民航的首个航班。1955年,苏方股份全部移交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国民航海拉尔站。2003年12月19日,实施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更名为内蒙古呼伦贝尔民航机场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底呼伦贝尔机场公司与内蒙古机场集团公司一同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受托管理。2016年4月,实施总分改制,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伦贝尔分公司。
呼伦贝尔机场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山,距市区3公里,飞行区等级为4D,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现机场跑道长2800米,宽45米,可以满足波音757--200及其以下机型全重起降。现有平行滑行道长3200米,宽23米,垂直联络道5条,停机坪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目前,共有18个停机位,其中包括7个廊桥位和11个远机位,可同时停放4架D类飞机和14架C类飞机。呼伦贝尔机场目前在用两座国内航站楼和一座国际候机楼,其中T1航站楼建筑面积为7655平方米,T2航站楼建筑面积为17000平方米,国际候机楼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合计28155平方米。
2016至2019年,呼伦贝尔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运输起降架次三大指标年均增速分别为10.8%、-4.9%和8.8%。尤其是201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大关,成为华北地区第一家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的支线机场。2019年,呼伦贝尔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55.8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0.62万吨,运输起降架次1.981万架次;开通航线69条(国际航线4条),通航城市52座,较“十二五”末分别增加11条航线、6座城市。
截止到2020年7月底,呼伦贝尔机场下设14个二级单位,其中职能部门5个,运行保障部门7个,托管通用机场2个,共有合同制员工330余名。
刘春胜:机场就是我第二个家
(刘春胜,呼伦贝尔机场航空安保部设备维护员。摄影/张林东)
刘春胜自1989年入职机场公司以来,先后从事过消防战斗员、X射线机操作员、围界巡视员等岗位。多年来,刘春胜以其精湛的业务水平和积极主动的奉献精神,带出了多名安检业务骨干,解决大大小小问题几十个,多次被评为机场公司级、部门级先进工作者。
2020年1月22日,呼伦贝尔机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号角正式吹响。刘春胜临危受命,成为了航空安保部医疗物资采购员。他先后走访了海拉尔区36家药店及劳保用品店、鄂温克旗7家药店,向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等周边地区询问货源,累计行驶1600余公里。截至目前,刘春胜共计为机场公司和航空安保部采购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6800个、平价N95口罩4200个、一次性手套近万余副、医用红外额温枪21把、护目镜138副、医用75%酒精62升、电子体温计若干。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和一名平凡的民航安检员,他每天早出晚归不断地穿梭于各大药店,托朋友、找关系采购各类医疗物资。他说:“身为老员工,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不能退缩,我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大家的防疫物资充足,就算跑再多的路、吃再多的闭门羹,只要最终能采购到物资,我就知足了”。
刘春胜的女儿刘佳奇也是航空安保部的一员,疫情防控期间火线加入航空安保部“90后疫情防控突击队”,与父亲共同战斗在防疫一线。
在民航上级单位精准防控的指示和要求下,刘春胜发现因验证需要,旅客必须摘下口罩与安检验证员交流。此时,安检验证员除自身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品外,再无任何防护措施,存在严重的飞沫传播风险。2月9日他经过一天的构思,初步拟定了隔离屏的设计图,并找到了闲置的摄像头支架、废弃的隔离拉带、透明亚克力板等物料自己动手制作。2月10日,1.0版的隔离屏便在安检验证柜台实现了应用。随后,在机场公司的统筹安排下,2.0版本、3.0版本的柜台隔离屏陆续在安检验证柜台、值机柜台、问询台、登机口柜台实现了全面应用,防护效果实现了无死角防护。
在随后的防疫工作中,刘春胜再接再厉,通过自主发明陆续推出了紫外线衣物消毒间、鞋底消毒盒、手探消毒盒等多项创新发明,与同事合作推出了验证消毒盒、紫外线衣物筐消毒装置等。
这些发明均受到了广大旅客的好评,他们说:“你们机场的创新发明真是太贴心了!你们能从这样的细节上着手,事事为旅客着想,为你们点赞。”
刘春胜说:“我在机场工作已经31年了,现在我的女儿也在咱们机场的航空安保部工作,我得告诉她我们的工作其实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机场在我心里早就是我第二个家了。”
疫情无情人有情,防控工作终会赢。将平凡的工作做的不平凡,将普通的工作做的不普通,只是刘春胜多年来工作的一个缩影。拳拳敬业心和殷殷爱岗情是他对工作的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追求,才能使他多年保持着淳朴、奉献的精神。
齐云龙、候恩庆:鸟击防控进行中
候恩庆是1988年来到呼伦贝尔机场工作的,“刚开始我就是个机场的水暖维修工,是领导信任我才把我放到场务队去进行工作”。候恩庆跟我们讲他在刚开始做鸟情防范工作的时候,就是在飞机场的跑道边上扛着猎枪注意有没有鸟类接近,有的话就进行鸣枪或使用礼花弹来进行驱赶,每天的工作半点都松懈不得。说起现在的鸟情防控工作,候恩庆满脸激动与自豪:“我们现在的工作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场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设备,这样一来就给我们的鸟情防控工作节约了非常多的人力和物力,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齐云龙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植物学专业,全日制硕士学位。现为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第一批、呼伦贝尔机场第一个首席鸟情监测员,同时为飞行区管理部场务分队阳光班组的班组长。
作为呼伦贝尔机场的首席鸟情监测员,齐云龙在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加入了呼伦贝尔机场,开始了机场鸟情防控工作。由于呼伦贝尔机场周边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他针对性的采取了多重的防控措施,还和自己的老队长候恩庆一起改造和发明了自动敲锣装置、二踢脚发射器还有自动撒布系统,在不伤害鸟类生命的前提下,从生态治理的角度去解决鸟击时间的发生概率。
呼伦贝尔机场有一辆奔驰乌尼莫克抛雪车,车辆仅作抛雪之用,性能单一,仅在冬季大雪时使用,非冬季时节长期放置。为了充分利用该车辆,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率,呼伦贝尔机场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车辆功能进行了改造创新。在不改变原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装撒布系统,可实现夏季飞行区农药撒布,冬季机坪工作区域除冰液撒布。
(车辆改装后飞行区农药撒布背面照。呼伦贝尔机场供图)
经市场调查,购置5吨的农药喷洒设备需要花费50万以上,购买一台除冰液洒布车需要花费300万左右,经过改装后的乌尼莫克车完全满足这些功能,为呼伦贝尔机场节约资金约350万元。
结语
在疫情常态化的趋势下,航空业也在迎来一场全新的大变局。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做好支线机场运营,最佳的降低运营成本、最大的提升盈利和服务能力,是全球航空业的一场大考,我们期待呼伦贝尔机场能够再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记者吉木色、苏日娜、张林东、宣晓宏)
责编:吉木色、张海顺